- 从《唐语林》看唐代佛教的世俗化 2020-12-30 15:45
- 论明代佛教的宗法化 2020-11-30 09:38
- 论天台山佛教圣地化的初期历史 2020-11-27 16:25
- 释道安的佛教史建构与陈慧佛学贡献的被遮蔽 2020-11-26 16:10
- 汉传佛教“祖庭”的渊源、内涵及文化意义 2020-11-26 16:02
- 《续高僧传》在僧传撰著历史上的地位 2020-10-29 17:43
- 从般若之真、法喜之乐到慈悲之善 2020-10-29 17:39
- 吐蕃传统成文法中的佛教因素 2020-10-29 17:07
- 唯识学对五法三身的安立 2020-10-29 16:59
- 论古灵宝经对佛教“劫”的观念的吸收和改造 2020-10-29 16:58
- 朝市与佛境:钟鼓之声佛教意蕴的生成及发展 2020-10-28 18:37
- 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考述 2020-10-28 18:36
- 《薄伽梵歌论》玄言寻绎 2020-10-28 18:34
- 简论唐代禅宗的双重革命 2020-09-29 16:09
- 《本生》与《佛传》 2020-09-29 16:07
- 空性与法性 2020-09-29 16:00
- 佛教中国化视域下宗派佛教成立问题的再思考 2020-09-29 16:00
- 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形而上特征 2020-09-29 15:59
- 论康有为、谭嗣同对佛学的共同关注 2020-09-29 15:59
- 关于大洋洲人间佛教信仰群体的田野调查研究 2020-09-29 15:53
- 实体、心识与超越 2020-08-31 16:08
- 口述历史与近当代中国佛教研究 2020-08-31 16:02
- 论唯识学派的时间观 2020-08-31 15:37
- 汉传因明“除宗有法”问题研究 2020-08-31 15:35
- 再判说一切有部业论的内在逻辑 2020-08-31 15:33
- 生活、主体、内在 2020-08-31 15:24
- 制造玄奘的面孔 2020-08-31 15:22
- 《道行般若经》和《大明度经》“自然”研究 2020-07-31 15:04
- 中古史上早期佛像瘗埋研究 2020-07-31 14:59
- 舍勒的受苦论与佛教的受苦论的异同 2020-07-31 14:56
-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现代人间佛教及佛教传统再发明 2020-07-31 14:35
- 印度部派佛教“无为法”之争与《般若经》中“实相”相关概念的成立 2020-07-31 14:25
- 中道与正观:吉藏对《中论》的释义 2020-07-31 14:11
- 论智圆的“性情”思想 2020-06-30 20:19
- 论“格义佛教”概念之缺陷 2020-06-30 20:17
- 慧远佛学及其美学意蕴 2020-06-30 20:16
- 重构中国禅宗史书写模式 2020-06-30 20:12
- 早期禅宗戒律观的演进 2020-06-30 20:11
- 月霞大师对《维摩诘经》的华严学解读 2020-06-30 19:55
- 近现代汉传佛教哲学的变迁以及启示 2020-06-08 16:10
- 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 2020-05-31 17:50
- 经录与文本:《法灭尽经》类佛经的文献学考察 2020-05-31 16:57
- 佛教文学研究五题 2020-05-30 10:13
-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复杂性科学探析 2020-05-29 14:58
- 关于“中国禅” 2020-05-29 14:52
- 佛教判教论的形成及其性质 2020-05-20 10:06
- 《法灭尽经》类佛经的文献学考察 2020-05-11 21:15
- 龙树经论阐释的特点 2020-04-30 23:20
- 寺庙权力中心的转移与佛教方志的文本建构 2020-04-30 20:45
- “毗尼四法”流变考释 2020-04-30 12:35
- 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 2020-04-30 11:42
- 《药师经》梵、藏、汉对勘研究 2020-04-30 11:39
- 伏藏传统学术源流考 2020-04-29 19:03
- 作为方法的汉传唯识学 2020-04-22 12:35
- 禅林语录中的疾疫书写 2020-04-21 11:17
- 唐代佛教内道场考补 2020-04-16 18:56
- 陆游与松源禅师的交往 2020-04-15 11:00
- 论阿赖耶识的执受功能 2020-03-31 22:47
- 论早期佛教人性思想及其他 2020-03-25 17:23
- 日本的上座部佛教研究 2020-03-16 14:48